教學對象
|
六年級
|
教學時數
|
共 5 節,200分鐘
|
實施類別
|
■單一領域融入
□跨領域融入
(領域/ 科目: 自然科學領
域、科技教育議題、資訊
教育議題、)
|
課程實施時間
|
■領域/ 科目: 自然科學領域、資訊課程
□校訂必修/選修
□團體活動時間
■彈性學習課程/時間:科技教育
|
教學設備
|
米兔智慧積木、齒輪鍊條組、電腦、平板
|
摘要
|
以機器人套組為輔具,讓學生學習機械的運作方式,並透過積木的組裝,實務操作,學生更能了解機械結構、齒輪。除此之外,學生了解遙控的方式,並且透過簡單套裝程式設計陀螺進行轉動。透過 STEM 的引導習得問題解決能力與運算思維能力。
|
先備知識
|
齒輪、簡單機械、簡單程式設計
|
總綱核心素養
|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A3 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1 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
與課程綱要的對應
|
領域/學習重點
|
核心素養
|
自-E-A2
能運用好奇心及想像能力,從所得的資訊或數據中,提出適合科學探究的問題或解釋資料,並能依據已知的科學知識、科學概念及探索科學的方法去理解科學事實會有不同的論點、證據或解釋方式。
|
議題
|
核心素養
|
|
學習表現
|
自 tr-Ⅲ -1
能將自己及他人所觀察、記錄的自然現象與習得的知識互相連結,察覺彼此間的關係,並提出自己的想法及知道導與他人的差異。
自 tm- Ⅲ -1
能經由簡單的探究與理解建立模型,且能從觀察及實驗過程中,理解到有不同模型的存在。
科議 a-Ⅲ-2
展現動手實作的興趣及正向的科技態度。
|
學習主題
|
【科技教育議題】
科技知識
操作技能
統合能力
【資訊科技議題】
運算思維與問題解決
|
學習內容
|
INb-Ⅲ-4
力可藉由簡單機械傳遞。
INd-Ⅲ-2
人類可以控制各種因素來影 響物質或自然現象的改變,改變前後 的差異可以被觀察,改變的快慢可以 被測量與了解。
科議 P-Ⅲ-1
基本的造形與設計。
科議 A-Ⅲ-2
科技產品的基本設計及製作方法。
|
實質內涵
|
【科技教育】
科 E2 了解動手實作的重要性。
科 E4 體會動手實作的樂趣,並養成正向的科技態度。
【資訊教育】
資 E2 使用資訊科技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資 E6 認識與使用資訊科技以表達想
法。
|
學習目標
|
1. 認知目標:
1-1. 能夠說出簡單機械原理,並且知道力可藉由簡單機械傳遞。
2. 技能目標:
2-1. 能夠利用簡單機械原理,完成彈簧小車的模型建構。
2-2. 能運用簡單機械原理,對彈簧小車模型進行修改與加強。
3. 情意目標:
3-1. 能夠藉由彈簧小車的建構過程,學習獨立思考與問題解決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