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is an example of a HTML caption with a link.
:::

文章列表

教案 新化科技中心 - 生科七年級 | 2025-04-01 | 點閱數: 2
1. 了解機具使用後的清潔方法與配件歸位的正確位置 。 1-1 聽 取 教師 講 解 清 潔 工 具 的 使用 1-2 了 解 並正確 地將 配 件 收 納。 2. 能使用噴氣式潤滑用對電動機具進行正確的保養 。 2-1 認識 噴 氣 式 潤 滑 油 並正確 操 作 。 2-2 操 作 噴 氣 式 潤 滑 油 對 機具 進 行 保 養 3. 能在操作機具後對周圍進行機台與周邊環境的清潔。 3-1 對 機台 與 周 邊 環境 進行 木屑 的 掃除 與 清 潔 。 3-2 完成 學 習 單
教案 新化科技中心 - 國小六年級 | 2025-04-01 | 點閱數: 1
疫情肆虐全球已有數年的時光,隨著疫情的發展,線上教學已經成了現今教學過程的一個常見的模式。再加上教育部推動的「班班有網路、生生有平板」政策,各校開始採購班級使用的教學平板,讓教師在教育現場、或是線上教學時,有更多的工具與方法可以使用。因此,在這樣的前提下,配合新興科技的興起,究竟有哪些可以善加利用,讓疫情之下的教學,不會因線上而成了阻礙,更因為有了科技而提昇了品質與教育內容呢? 透過現今科技技術的發達,讓教育者精進不同的教學模式,並且結合新興的 AR 與大數據,設計出不一樣的活動,讓簡單的社區踏查,也能有不一樣的活動方式。
教案 新化科技中心 - 國小五年級 | 2025-04-01 | 點閱數: 1
目前的包材種類眾多,我們在路邊常常會看到可再利用的包材被亂丟。每個人都有回收的經驗,但不知道回收的樣態對不對?地球資源除了人類過度使用會造成加速枯竭外,環境的破壞也造成許多生物被傷害迅速的減少當中。讓我們設計一個在資源回收的遊戲,除了讓學生體驗程式設計,建立邏輯思考能力,並提醒大家要注意維護我們的生態環境,讓我們有個美好 的生活空間
教案 新化科技中心 - 生科七年級 | 2025-04-01 | 點閱數: 2
手機是台灣目前最普及的 3C 產品。手機功能日新月異,不僅可以打電話, 上網看影片聊天玩遊戲辦公打字都能輕鬆辦到。所以在騰不出手看手機時真的覺得很困擾, 因此,手機架的設計與製作就成了一件相當實用的課程。
教案 新化科技中心 - 資科八年級 | 2025-04-01 | 點閱數: 1
  隨著智慧型手機流行,許多遊戲類型也應運而生,其中知名遊戲「Temple Run」所帶起的無盡奔跑類型也曾蔚為風潮。 這類遊戲不僅簡單好上手,隨機出現的障礙物與獎勵也挑戰玩家的反應速度。現在,我們將以操場跑道為背景,製作出一款無盡奔跑的遊戲!
教案 新化科技中心 - 國小四年級 | 2025-04-01 | 點閱數: 1
教師利用簡報與平板做資訊融入教學,先學習電路與開關的設計原理,理解電池串並聯相關知識如何驅動馬達風扇,再透過教師提供的兩款成品:一般馬達與偏心馬達,來進行比較、共同討論思考、推理、分析機械抖抖獸可以移動的原因。 讓學生自己手繪設計圖,確認過電池盒與馬達等材料正確排列塑膠瓦楞板後,才進行組裝。在實作之前再次強調教室的安全規定,以及使用工具的注意事項。 學生剪裁塑膠瓦楞板後,完成相關零件的製作,再進行組裝,調整腳的彎曲長度與彎折位置,確認能運作後,倆倆互相觀摩與競賽,或者在軌道上自由測試,再次調整。 課程結束後,反省思考,分享在這製作過程、調整測試中,所觀察到的同學作品,與自己作品有... 觀看完整文章
教案 新化科技中心 - 生科七年級 | 2025-04-01 | 點閱數: 1
本教案主要在透過小夾子機構的設計,引導學生製作出一個利用槓桿與連桿機構完成的小夾子故事。 以創意思考為核心,帶學生從天馬行空的故事轉化成為時技可以做出來的小夾子機構故事, 融合 STEAM 的知識整合教學,讓學生從「設計思考」的過程中整合體現出「做、用、想」的核心概念。
教案 新化科技中心 - 國小五年級 | 2025-04-01 | 點閱數: 2
1.認識 IQ 燈作品。 2.認識 IQ 燈片的正片與反片。 3.能正確使用 IQ 燈片並拼出指定的造型。
教案 新化科技中心 - 生科九年級 | 2025-04-01 | 點閱數: 1
配合 108 課綱科技領域-生活科技-九年級學習內容:生 A-IV-5 日常科技產品 的電與控制應用相關課程,認識微動開關與電阻電容電路後結合之前所學進行 露營手燈實作。內容主要讓每位學生利用到生科教室與生活中常見的加工機 具,學會電路後,自行設計燈具外觀、銲接電路,完成作品,讓學習能與生活 中常見機具應用相結合。
教案 新化科技中心 - 國小五年級 | 2025-04-01 | 點閱數: 1
鑒於學生學習的課本知識未能廣為運用於自己的生活中, 此課程將引導學生將在教室學的知識結合自己的發想創思,獨力完成 一件能解決生活問題、充分運用於生活的作品。以此作為契機,引發 學生多加思索學習知識的意義與知識運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