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is an example of a HTML caption with a link.
:::
教案 南新科技中心 - 國小六年級 | 2025-04-09 | 點閱數: 231

教學方案:珍珠板手擲機製作與飛行專題探究       

教學設計:許育榮老師

  1. 教案概述

教學對象

國小六年級學生

教學時數

14 節,  560  分鐘

實施類別

■跨領域融入

(領域/科目:自然科學領域、科技教育議題)

課程實施時間

■領域: 自然科學領域

■彈性學習課程科技教育

教學設備

筆電與螢幕輸出

教學內容 ppt

示範模型與製作成品

專題摘要

認識飛機的構造

飛行的原理:認識白努力原理

認識製作手擲機的材料與工具

實際製作手擲機(1)嘗試篇

實際製作手擲機(2)模仿篇

實際製作手擲機(3)創作篇

實際製作手擲機(4)調整篇

實際製作手擲機(5)競賽篇

先備知識

能折出簡易的紙飛機並投擲試飛。

能簡單說出飛機的構造及飛行原理。

能簡單說出什麼是手擲機。

總綱核心素養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E-A2 具備探索問題的思考能力,並透過體驗與實踐處理日常生活問題。

A3 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E-A3 具備擬定計畫與實作的能力,並以創新思 考方式,因應日常生活情境。

B2 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E-B2 具備科技與資訊應用的基本素養,並理解各類媒體內容的意義與影響。
C2 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E-C2 具備理解他人感受,樂於與人互動,並與團隊成員合作之素養。

與課程綱要的對應

領域/學習重點

核心素養

自-E-A2 能運用好奇心及想像能力,從觀察、閱讀、思考所得的資訊或數據中,提出適合科學探究的問題或解釋資料,並能依據已知的科學知識、科學概念及探索科學的方法去想像可能發生的事情,以及理解科學事實會有不同的論點、證據或解釋方式。

自-E-A3 具備透過實地操作探究活動探索科學問題的能力,並能初步根據問題特性、資源的有無等因素,規劃簡單步驟,操作適合學習階段的器材儀器、科技設備及資源,進行自然科學實驗。
自-E-B2 能了解科技及媒體的運用方式,並從學習活動、日常經驗及科技運用、自然環境、書刊及網路媒體等,察覺問題或獲得有助於探究的資訊。
自-E-C2 透過探索科學的合作學習,培養與同儕溝通表達、團隊合作及和諧相處的能力。

議         題

核心素養

科技教育議題或資訊教育議題,沒有議題核心素養,此欄不用填寫

學習表現

學習表現項目:科學的態度與本質(a)/培養科學探究的興趣(ai )

ai-Ⅲ-1 透過科學探索了解現象發生的原因或機制,滿足好奇心。

ai-Ⅲ-2 透過成功的科學探索經驗,感受自然科學學習的樂趣。

ai-Ⅲ-3 參與合作學習並與同儕有良好的互動經驗,享受學習科學的樂趣。

學習主題

科技知識

科技態度

操作技能

統合能力

學習內容

自然界的組成與特性/物質與能量( Ina ):

INa-Ⅲ-7 運動的物體具有動能,對同一物體而言,速度越快動能越大。

自然界的組成與特性/構造與功能( INb ):

INb-Ⅲ-1 物質有不同的構造與功用。

自然界的組成與特性/系統與尺度( INc ):
INc-Ⅲ-5 力的大小可由物體的形變或運動狀態的改變程度得知。
INc-Ⅲ-6 運用時間與距離可描述物體的速度與速度的變化。

自然界的現象、規律及作用/改變與穩定( INd ):

INd-Ⅲ-3 地球上的物體(含生物和非生物)均會受地球引力的作用,地球對物體的引力就是物體的重量。

INd-Ⅲ-13 施力可使物體的運動速度改變,物體受多個力的作用,仍可能保持平衡靜止不動,物體不接觸也可以有力的作用。

自然界的永續發展/科學與生活( INf ):

INf-Ⅲ-1 世界與本地不同性別科學家的事蹟與貢獻。

INf-Ⅲ-2 科技在生活中的應用與對環境與人體的影響。

實質內涵

學習表現:

科議 k-Ⅲ-1 說明常見科技產品的用途與運作方式。

科議 a-Ⅲ-2 展現動手實作的興趣及正向的科技態度。

科議 s-Ⅲ-1 製作圖稿以呈現設計構想。

科議 c-Ⅲ-1 依據設計構想動手實作。

科議 c-Ⅲ-3 展現合作問題解決的能力。

學習內容:

科議 N-Ⅲ-1 科技的基本特性。

科議 P-Ⅲ-1 基本的造形與設計。

科議 A-Ⅲ-2 科技產品的基本設計及製作方法。

學習目標

一、了解飛行器演變的歷史及飛行的原理。

二、透過自製手擲機的過程,理解科學原理的應用。
三、透過「嘗試」、「模仿」、「創作」、「調整」、「競賽」的手擲機學習過程,增進學生的科學學習成效。
四、運用自製的手擲機於校園中共同探究,促進科學教育的推廣。
五、培養實驗創作的精神,並遵守創作過程的安全守則。